即时新闻
中国体坛名人录
走近朱丽萍 走近中华剑道
时间:2014-08-26 23:31:59 | 作者:于东 | 来源: 原创 | 查看: 5695 | 评论: 1

   

 

     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瑰宝。在中华文明发源地,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怀着追寻武术古风的心情,我来到这里。 在雁塔曲江畔,坐落着陕西师范大学。每到周末,一群迷恋于武术魅力的人就活跃于陕师大的操场。他们手持长剑,向师傅请教剑术的一招一式,不时互相切磋。他们身法轻灵,人随剑行,在古朴的陕师大校园,顿时被这份雅致感染,仿佛融入了古都的恬静。

     这群对剑术孜孜以求的爱好者,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朱丽萍副教授带领的。朱丽萍老师对剑情有独钟,潜心研究数十载。在科研方面,朱老师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8年获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曾参编2009年《师范体育》教材;2011年参与《中国武术通用教材》的编写工作;2013年,多年研究的武术科研成果《中华剑道》著作终于出版发行。

     朱丽萍老师几上华山,同剑友华山论剑,雁塔雪地赏景舞剑,重阳宫论剑,朱丽萍老师本着挖掘中华历史文化,寻山探古,研究古剑谱,为她创立中华剑道、传播剑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期间,朱老师与有志之士一道,研究、抢救民间资料。
     经过十数年的积累和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中华剑道体系。以朱丽萍老师为核心的中华剑道研究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政府非常重视,在保护剑道文化,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中华剑道的步伐将会加快,以完整的体系,丰富的内容向世人展示中华剑文化的魅力。
     目前,中华剑道在剑术这个载体上,已经发展分化出“武剑”和“文剑”两条道路。为了对朱丽萍老师继承、发展的剑术体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我们有必要对剑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发展脉络有所了解。在冷兵器时代之初,剑器是重要的短兵器,在战场和武场都充分发挥着武器的功用。因此,彼时的剑术更倾向于格斗性和实战性。春秋战国时代,墨家文化及侠客文化风行一时,如典故荆轲刺秦、电影《英雄》当中所展现的场景。然而,随着中国古代战场形式的演变,剑,在战场上的作用日渐式微。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城市中产阶级应时而生。此时,几乎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均呈现出强调文人个人感受的倾向。在绘画上,文人画的市场愈来愈大;文学方面,忧国忧民的社稷情怀逐渐为道学理念、儿女情长的主题取代。在剑文化上,剑术变得不再强调实战,而是更看重剑和人的关系。

      在人们眼中,剑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兵器,而是于众多武器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士人君子眼中,高尚道德和正直品行的象征物。这一方面与剑对称、中正、流畅的外形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剑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影响分不开。在道教中,自初始便流传着剑仙派。关于其起源,《轩辕金鼎文》中记载,人文初祖黄帝曾于崆峒问道广成子,于鼎湖之畔炼丹、剑;后人都熟知的越女也是剑仙的代表人物。

     到宋金时,道教全真派初成,其创始人王重阳即是一位在剑法上的得道大家。后有重阳剑流传于世。然而,在宗教的场域,剑术不再用于实战,而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剑器本身也作为宗教法器,高悬圣殿。与其它十八般武艺不同,此时的剑术发展更倾向于套路化,也正因此,剑术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由实战技击——套路演示的脉络。故此,中华剑道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剑术时,恰如其分地结合诸多古剑谱,将剑术套路分为“武剑”和“文剑”。

     “武剑”部着重挖掘剑术套路中依然保留的技击性,习练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武学基础方能学成;“文剑”部则本着扩大剑文化受众,结合唐宋以来的剑文化特点,在套路表现上,与传统文化相和,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因此,文剑套路难度大为降低,略有技击痕迹,更追求艺术之美。在“武剑”的发掘、继承方面,朱丽萍老师有着天然的缘分和使命感。朱老师的家乡正是坐落于终南山北岭脚下的户县祖庵镇,这里距老子楼观台修道处十五里,更是道教隐仙派的圣地。王重阳全真教正是兴起于此。因此,自古道教文化氛围浓厚,武术文化浪潮迭起。朱老师正是从小浸润在这样的山水空气中,幼时便展露出极好的武学天分。近年来,朱老师收集整理古剑谱,不但并采各家之长日益完善着自己的剑术特色,也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中,无意之中也对我国“武剑”进行了一次挖掘整理。相信这项工作的价值,将在时间长河中愈显珍贵!

      在这个过程中,朱老师与同道中人琢磨,总要把家门口的全真剑学加以完善和推广,才不负故乡山水和此生功夫。于是,在开发了梅花剑等“文剑”套路之后,朱老师深刻领悟全真玄机,往返雁塔、终南两地无数次,终于在今年完成了重阳剑的套路开发(视频欣赏 http://www.56.com/u59/v_MTIzMjM0NzIw.html)。

     回首近些年在剑道上付出的心血,看着每周在陕师大田径场上虚心请教的剑道爱好者,朱丽萍老师的脸上不时露出欣慰的微笑,但她说自己要做的还很多。中华剑道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发展。

      朱老师踌躇满志地说,让中华剑道在全国、在世界传播,服务人类是她毕生使命。

      据朱丽萍老师介绍,中华剑道已经举办过一届学习班,应全国剑道爱好者的热情要求,朱老师还准备举办第二届中华剑道培训班,前来拜师朱丽萍老师学习中华剑道的学生络绎不绝,笔者在操场上看到几十名社会武术爱好者学习中华剑道之新篇重阳剑,看见她们认真学习,朱丽萍老师耐心讲解,刚柔并济,行云流水,不禁深有触动,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于发扬剑文化的赤诚之人,脱胎于传统道教文化的中华剑道,一定会再攀高峰!临行,我们相约,待到中华剑道体系完善、稍显道锋时,我们华山再论剑!(文/于东)

《中华剑道》主编朱丽萍剑法精湛,独具一格 

大明宫练剑 

 朱丽萍教授在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教授剑法

在道教祖庭重阳宫论剑,考究重阳全真剑法 

重阳祖师:王重阳-重阳宫志资料 

重阳宫遗物 

重阳宫大殿 

 出土王重阳石像

全真祖庭西安户县重阳宫

户县重阳宫历史的遗迹

雁塔雪地赏景舞剑 (一)

                                                                                    雁塔雪地赏景舞剑 (二)

 

中国体坛网网址:www.cntt365.com
        qq:19963513
中国体坛网cntt365(编辑报道)
中国体坛网:以发展民族体育为己任,致力于发展中国体坛事业。打造草根网络新门户,新时代网络。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弘扬中华武学,武术,为民族体育的复兴继续前进… 

 

评论

1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